逄愛君 教授

研究主題 / 專題內容

  老師的實驗室為與郭大維老師、施吉昇老師共組的「嵌入式系統暨無線網路實驗室 Embedded Systems and Wireless Networking Lab」(NEWSLab),其中逄老師的實驗室又叫做「次世代通訊網路實驗室」。老師的研究方向主要可以分為兩大主軸,四個主題:

軟體定義網路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研究以軟體的中央 controller 去控制、管理網路中的 switch 、封包等等,可以達到監控、控制網路流量,負載平衡等等的功能。

時效性網路 (Time-Sensitive Networking)

  時效性網路可以說是邁向工業 4.0 相當具有前瞻性的一項研究。因為工業中一些自動化的設備可能需要在毫秒等級的時間內做出智能化的決策,因此網路通訊的服務也需要符合這種時間上的限制,而時效性網路便是一個嘗試解決次難題而提出的概念。而實驗室目前在該領域做的研究,也是有和業界的公司 MOXA 接軌、做應用的。

邊緣運算 (Fog/Edge Computing)

  是因應物聯網(IoT)的趨勢提出的概念,希望善用一些終端設備,或是現有的基本建設(像是基地台、無線 AP 等)裝置做分散式運算,讓需求就近解決,以達到較小的 response time。

邊緣智能 (Edge Intelligence)

  為了更進一步達到智能物聯網(AI + IoT = AIoT),需要更好地善用大量由物聯網裝置產生的資料,以做出智能決策。邊緣智能可以說是同時結合邊緣運算以及雲端運算,又應用到時效性網路等技術的架構,在邊緣端先由較輕量的模型處理資料後,再交由雲端進行較密集的運算,像是使用較大的 model 去做資訊的萃取等。

  而此研究也是與產業有接軌,動見科技便是以邊緣智慧為出發點,提供一個以行車記錄器為邊緣裝置的平台,可以提供智能的服務及應用(像是發現有汽車停在公車格等等)。而本實驗室與動見科技一直都有不錯的合作。

  而實驗室目前也與 Qualcomm 有合作的計畫,研究如何在達成邊緣智能的同時保證一些隱私相關的問題。

Q & A

Q1: 如果想加入教授的實驗室,有什麼能力是比較建議需要具備的嗎?

  首先邱博士提到同學在選擇專題的時候不用過於擔心自己對於實驗室研究主題的背景知識了解不夠多(像是大三上修專題的時候才剛開始修計算機網路),因為很多做研究用到的知識都不是上課時學的,都是等到做研究時開始讀一些 paper ,接著讀一些 survey 型的 paper、雜誌,讓同學循序漸進地具備該領域的背景。
  另外由於很多大學專題生都會想要實做看看,因此 coding 的能力是必須的(至少具備應用物件導向程式語言的能力)。如果不是想做純研究,就比較沒有背景知識的問題。

Q2: 如果成為教授的專題生,平時大概都在做哪些事呢?還有一個禮拜大約需要花多少時間在專題上呢?

  會依照同學修專題的目標安排不同的事情給專題生做,針對希望在修專題期間就能有成果的專題生,實驗室可能會安排同學去協助實驗室現有的計畫,可能可以很快的開始實作學習到的知識(coding),但也較難從專題中學到這個領域全面的概念。
  針對想要得到該領域較全面性的知識、或是建立研究的一些概念的專題生,會讓同學先讀一些 paper ,再看同學理解了多少、對哪些特定的領域感興趣,再進而讓同學做更深入的 study。同學甚至可能在過程中就可以確定未來做研究的方向,較著重於「如何做研究」的訓練。
  另外邱博士提到實驗室對於專題生該花多少時間在專題上是沒有硬性規定的,但會希望專題生與實驗室溝通他們修專題的目的以及規劃,學長姐們會建議如果你想達成這樣的目的,一個禮拜可能大約要花多少時間在專題上。另外實驗室會有每週一次的 meeting,會讓專題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 task item 以及 todo list,同時每週報告自己的現況,讓帶領的學長姐去調整花在專題上的時間。

Q3: 請問如果成為實驗室的專題生後,如果發現跟原先想像的不太一樣該怎麼辦?

  「沒有人在真正開始做專題前就知道自己擅不擅長這個領域」,邱博士鼓勵同學如果對於特定研究主題感興趣,就可以去試試看,就算修完一個學期的專題後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有興趣、或是與自己想像的落差很大,那也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那就代表同學在研究所前就提早知道自己想要/不想要什麼,可以說是為了拿到專題學分外,更是讓同學能更清楚知道往後如果繼續念研究所,該如何選擇指導教授、以及該選擇哪個研究領域。

  至於如何知道自己對哪個實驗室/研究領域感興趣,則可以從平時閱讀一些期刊、相關的文章中去感受有沒有特別對某些研究主題有「感覺」,或是可以從實驗室的介紹、或是先前專題生的心得、系學會的專題訪談等出發,如果會對一個實驗室的介紹想問「為什麼」,或是想知道更多,也許就是一個可以試試看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