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吉昇 教授

請問教授的實驗室的研究領域是什麼?

  我們的研究領域主要跟嵌入式系統以及系統資源管理的優化比較有相關,而因為嵌入式系統的範圍相當大,因此我們也有不斷地在嘗試一些變化,但這幾年來我們嵌入式系統的研究主要為繞在兩個大方向,一個是跟自駕車以及智慧交通相關,另一個則是跟內視鏡手術相關的領域。

請問教授希望自己的專題生具備什麼特質或能力?

  我想在做專題這件事上,以我們的實驗室來說,我們想讓同學能夠了解做一個系統所需要的一些知識或者是一些工程上的流程。而對於先備知識來說,主要就是大一大二所上的有關系統的一些課程,例如:系統程式設計、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注:此為三上必修)等等,這些課程都要有一定的掌握程度會比較好。
   另外一點則是同學們要比較不害怕寫程式,在我們的實驗室中寫程式的機會其實是滿多的。演算法類的課程往往會將一些部分抽象化,讓同學們比較容易注意在問題的本身,但如果是做有關系統的研究的話,其實會有很多實作上的細節是需要去注意的。

請問教授會指定研究主題嗎?或者是可以讓專題生自行指定?

  原則上我們都是讓專題生選,但我們還是會希望同學可以從我們的研究主軸上去選題目,如此一來不僅我們會比較方便提供同學協助,也可以提供一些研究設備供同學來做使用。大方向會是與系統資源的管理比較有相關的主題,或是在我們目前有在做的應用領域中尋找題目。

會安排專題生做什麼樣的學習(比如讀paper等)?

  專題生通常會直接參與我們的 Project meeting,大致上的規劃會是前半學期讀一些 Paper,而後半學期則開始實際參與計畫。

請問教授對於專題生有什麼樣的期望?

  我想專題生會是一個比較有彈性的學習方式,跟平常上課交作業的模式有些不同,主要的要求應該就是每週要有一定的進度。

請問待在教授實驗室的大學部學生一週大約得花多少時間在專題研究上?

  我想這會跟大家對題目感興趣的程度有關,很難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專題的課程算是一個歷程,如果這週大家給的 feedback 比較多那可能就需要花比較多時間,反之亦然。如果讓我來估計的話我想應該每週平均 3 到 5 個小時會是需要的。

請問教授認為為何專題對資訊系學生是必要的?

  對我這個領域對我來說,我覺得同學在專題內比較可以去接觸到一些實際研究上會遇到的問題,因為我們上課時經常會把問題簡化,但其實在實際上開發系統時還是會有很多需要去考慮的變數。

請問教授會建議學生們什麼時候開始接觸專題呢?

  我會建議在修完一些基本的核心課程之後就可以開始了,而核心課程究竟包含哪些則會與實驗室比較有相關,以我的實驗室來說就會是系統程式設計、作業系統、計算機網路這三門。有了這些基礎之後會比較容易在 Project meeting 中跟上大家的討論。

請問教授對於還沒非常了解自己興趣的同學在選擇實驗室的方面有什麼樣的建議?

  我想在大學的階段其實就是多方的嘗試,儘早跟一些有興趣的實驗室聊一聊都會是不錯的,或是若有一些實驗室在徵工讀也可以去試看看。我覺得系上的這些實驗室是同學在大學階段很重要的資源,可以讓同學們儘早發現自己比較有興趣的領域。

請問教授,成為專題生之後,如果發現研究主題和自己的興趣不合時,該怎麼辦呢?

  我覺得只要儘早跟老師討論就可以了,其實在大學階段就發現興趣不合有時也不見得是件壞事,同學們不用太過沮喪,畢竟大家都有自己比較擅長與比較不擅長的事情。

請問若已經加入別的教授的實驗室,可以再跟教授做專題嗎?

  是可以的,就跟先前說的一樣,在大學階段對於各位同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嘗試。

教授認為經歷過專題的學生應當要習得甚麼樣的技能或是有甚麼樣的研究經驗?

  我想專題是一個從「已經規劃好的學習方式」轉換到「必須要自我督促的學習方式」的一個很重要的歷程,尤其如果同學們希望自己以後的工作是比較具有開創性的,那這樣的能力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