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的是 machine learning 和 optimization 相關的研究,大方向是這樣子。
對研究有興趣的都可以加入我們的 lab,可以寄信跟我談。
他不需要什麼先備的知識,但他做研究需要的東西他要有辦法自己學會。另外他對研究要有熱情,如果他對研究沒興趣的話,可能就不適合加入我們的 lab。
應該是介在中間。通常是先從一些小的事情開始,那比較大的題目需要雙方的討論。
沒有特別一定要做什麼事情,如果他對研究有興趣,那他就會比較主動,也會來找我討論,所以不會特別要求他一定要做什麼事情。
不一定。如果他對他做的 topic 有興趣的話,他要把研究工作完成所需要的工夫可能會非常非常的多。但是如果說他當下只是在找題目的話,花的時間就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多。
學會做研究。其實不只是專題生,對於所有的學生,他要能夠了解哪些研究的題目是需要被解決的。找出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去看要用什麼方式去解決它,接著耐心地把事情做完,做完以後要能夠有實際的 impact。這對每一個學生都是同樣的期待,沒有因為專題生而有差別。
如果學生自己覺得不適合我們 group,那很歡迎趕快去找其他適合的 group。那我們覺得學生進來就是要做一些嘗試,如果他看一看沒興趣,那他也不見得要留下來。那如果說他真的沒興趣,要怎麼轉變成有興趣,我覺得是不太容易。所以主要還是說,看他對研究有沒有興趣,然後看對這個 topic 有沒有興趣,就這樣子。
我個人覺得沒有一定很必要,但是對想要做研究的學生,如果要做研究,專題應該是一個適合的方式。
對研究有興趣的時候,如果說他高中有興趣或是國中有興趣然後來找我們,我們也是會指導他的。所以並沒有任何時間的限制,主要還是這個人對研究要有興趣。
這是個好問題。學生不能只有看這個老師他的 lab 的名字是什麼,教什麼課,你要深入了解一點他到底在做些什麼,這主要是去看他過去所做的事情。假設你在跟一個老師談之前,你已經知道他最近大概寫了什麼樣的 paper,做過什麼樣的 software,或是做過什麼樣的事情,這會比較有幫助。你不應該只知道這個人在做的 topic 是哪一兩個字,然後就跑去找他,我覺得這樣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