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穆 教授

Q1: 教授研究的主題是光通訊,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是什麼?

  鎖定式點對點的通訊。

  傳統上我們的無線通訊,都是要等別人傳完以後才能傳送訊息,如果是點對點的話,就沒有這個問題,可以想傳就傳不會被干擾。

Q2: 在教授的實驗室中,專題生能做些什麼?

  很多這一類的研究要把整個東西時做出來,需要一步一步的完成。例如:鏡子陣列以及操縱馬達控制鏡子反射,就是我們碩士班的學生從 0 開始組起來的,一般專題生比較難上手。所以,專題生通常會做的事大概有兩種。

  1. 當碩士班同學的小助手,請他去跟著碩士班同學一起做,負責做一些小實驗。條件設定好、測試收到的訊號、資料傳輸速度與錯誤率。
  2. 跟同學一起想一個小一點的題目,做一個小系統。可能不能發表,但可以比較快上手。

  最近我們做了很多 cool 相關的系統:

  1. cool 的字幕插件。
    我們有跟李宏毅老師合作一個辨識課程影片語音的模型,我們會把整個模型包成一個 chrome 插件。如果有裝這個插件,到一個 cool 影片的頁面的時候,他就會把已經做好的字幕上在上面,未來要發展成真正可以在 cool 上線的題目,但先用插件來實作。
  2. 課程推薦。
    這個學生以前修過什麼課,用這樣子的資料作為基礎,推薦跟你差不多背景的同學會選的課,給同學做一點指引。

Q3: 要怎麼得知教授研究室相關的資訊呢?

Q4: 專題生可以選擇什麼樣的主題?

  我的核心理念是:要用大家已經熟悉的這些技術,去解決真實的問題,著眼點是在我們可以「入世」,進入這個世界,不是站在實驗室裡用已經好的 dataset 去 improve accuracy。

  到現場去看怎麼送資料,實際建出這個 model、做出最後的系統,幫助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是我近年來比較想要帶學生做的。

Q5: 如果專題生對 ntu cool 相關主題有興趣可以參加嗎?

  可以來聊。當然開發的東西不會一開始就進入 cool 的系統,畢竟 cool 需要到上線的 quality 是一般學生比較難做的。但是可以試作東西,做得好的話後續有機會進入真正的系統中。

Q6: 專題生一周要花幾個小時?

Q7: 要怎麼申請加入教授的實驗室呢?

Q8: 建議修過什麼課或具備什麼能力?

  大家的題目比較分散,所以其實還好,來了再說。

Q9: 如果要做光通訊這個主題的話,有建議修什麼樣的課嗎?

  不過其實都沒有到一定要,我們也收過大二、大一的專題生

Q10: 能以 ntu cool 的開發作為專題嗎?

Q11: 作為一個系統的維護者,需要有什麼特質?

Q12: 有一些學生進來資工系兩年,才發現自己好像不是真的喜歡資訊系,教授對這些學生有什麼樣的建議嗎?

  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自動在一些比較無聊的工作中,衍伸出一些更高階的可以進步的地方。給大家一個起始點是:尋找一些你可以發揮自己價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