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成 教授

傅立成教授實驗室由博士班學生錢曉蓓代表介紹

可以請您簡單介紹實驗室的研究領域嗎?目前有在進行什麼樣的研究呢?

  詳細介紹可參考實驗室網頁 目前有smart home,Computer Vision & VR,Intelligent Robot這三個主要方向。

  Smart home: 遠端醫療是現在比較熱門的領域,會嘗試用語音跟語意去做阿茲海默症的研究,透過NLP技術、更多生理資訊跟居家遠端監測設備,用深度學習去做阿茲海默症早期的篩查核,由於希望診斷方式有更多面向,也會跟心理系合作,如果對這個交叉領域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加入這部分的研究。另一個方向是居家電器的管理,會對環境中電器的使用狀況做資料收集,用來做智慧的分配跟時程安排,例如依據空閒時間、電價、使用習慣提供使用時間的建議。

  Computer Vision & VR: 有學長做自動駕駛路面影像的語意分割,另外還有點雲的處理,近期研究也是主要在3D資訊的分割辨識,建立語意地圖。現在的模型多數以深度學習去做特徵處理與task的學習,如果想把深度學習應用在3D資訊或2D圖像上,應該也是不錯的方向。另外也有做動作辨識、行為分析。VR team則是希望能夠實現虛擬空間的交互學習,現在有做手部模型建立,也可以透過深度相機將外部動作反饋給VR設備中的虛擬環境。

  Intelligent Robot: 以服務型/陪伴型機器人為主,希望可以在居家或貼近人的環境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實驗室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機台,像是Pepper、移動式機器人、機械手臂等,在這個組可以嘗試的領域包含移動性能方面,室內環境語意地圖的建立跟導航,與人交互的部分,可以搜集影像跟語音訊號,抽取情緒等資訊的抽取,這部分跟自然語言處理也有關,可以做的方向其實很廣,看大家希望把機器人應用在什麼樣的場景。這個組也有以跟機器人接觸的方式,在做阿茲海默症的記憶訓練。因為老師有教授機器人學的課程,所以實驗室也會有一些樂高模組、小型機器人部件,所以大家也可以針對特定場景做設計。

請問實驗室希望專題生具備什麼特質、能力或先備知識?

  第一會希望有一定的程式基礎,但資工系的同學應該沒有太多問題,第二是對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有基礎的了解,像是早期的研究方向、未來自己希望做的方向,這樣可以更早的找到題目然後早點開始。 課程上,如果是做影像或是語音處理,就必須對影像或自然語言處理有基本的了解,如果也些過老師的機器人學應該也有很多可以用的知識,但這些不是必要條件。

會安排專題生做什麼樣的學習(比如讀paper等)?專題生有機會參與實驗室正在進行的研究嗎?

  實驗室會由各個組分別開會,組會上會分享論文或最近在做的事,若專題生能參與組會,會是一個快速學習的機會。實驗室也會有大組會,會有論文報告,但不強制專題生參加。如果不確定選組的話可以先看看各組的組會,若想轉換題目也可以跟學長姊討論。
  老師希望專題生在期末時可以完成小的project,可以做一個簡單demo,主要是由專題生提想要的題目,老師會跟他討論。老師不會assign實驗室的work給專題生,所以他們可以比較專心的做論文的survey跟自己的project,如果需要的話學長姊也會幫忙。

請問待在教授實驗室的大學部學生一週大約得花多少時間在專題研究上?

  一週一次的組會大約需要兩到三小時,平常不會要求專題生到實驗室,主要看自己project的進度,如果期末想要有比較完整的呈現,一個禮拜大約需要花四到五個小時去做。

教授認為經歷過專題的學生應當要習得甚麼樣的技能或是有甚麼樣的研究經驗?

  第一是透過論文的survey可以對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有基礎的了解,也可以對現在能做到的程度有個把握。第二是透過完整的實作,專題生從工具的選擇、城市實作、硬體搭配等去瞭解怎麼實現完整的demo,會獲得很多經驗。

請問教授認為為何專題對資訊系學生是必要的?

  未來職業生涯中會接觸到很多程式或工程部分的要求,如果能在早期對這些內容有預先了解,並且有做小project的經驗,應該對未來的職業選擇很有幫助。在尋找感興趣的題目的過程中會了解比較廣泛的知識,也是為了未來做準備。

請問您會建議學生們什麼時候開始接觸專題呢?

  我覺得大二大三是比較合適的時間,因為大一還沒有太多基礎跟時間做需要的知識準備,大四則會比較忙碌。

實驗室的氣氛大概是如何的呢?

  實驗室的各個team人數都滿多的,如果多到實驗室會有很多交流的機會,實驗室不限定時間,任何時間都可以過去,只要提前說一聲。實驗室還滿自由的,有很多私下的討論跟活動,我覺得滿快樂的,如果能更多跟學長姐或同學交流、去做同一件事。

請問教授對於還沒非常了解自己興趣的同學在選擇實驗室的方面有什麼樣的建議?

  看看他對未來想要完成的有什麼預期,早期也可以做比較多嘗試,可以先透過論文了解每個方向未來可能做什麼樣的研究。但是大家做研究時不一定會限定在同一個領域中,所以哪怕研究方想產生變化也不是大問題。

請問若已經加入別的教授的實驗室,可以再跟教授做專題嗎?

  比較不建議同時加入兩個實驗室,如果選擇的題目相對要花比較多時間,可能無法兼顧。但如果是做交叉領域或是有共同的實作方向,也可以跟老師討論。

關於專題或實驗室有沒有想說的話?

  如果對實驗室在做的方向有興趣,加入前不妨聯絡實驗室學長姐或是老師詢問(網站上有聯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