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仰 教授

研究主題 / 專題內容

  實驗室主要做的是人機互動的研究,人機互動的定義很廣:只要和使用者體驗相關的研究主題都算,HCI 算是一個跨領域的研究,設計、心理學、認知、圖學、AI、Machine Learning 都包含在內。

Q & A

Q1: 如果要加入教授的lab,需要有哪些基本的能力及技能?

  實驗室的學生背景很廣,團隊來自各個系所,主要包含三種類型的同學:資工系同學負責寫程式及軟體、喜歡動手做的同學(VR 相關、機械結構)、喜歡了解人的同學(介面視覺設計)。沒有規定一定要會哪些課程,所有 project 都是團隊合作,希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 skill set。

Q2: 像是希望專題生每週花多少時間,是否有固定的 meeting,或者大家一起讀 paper 的時間

  Weekly meeting 的時間不長,比較期待同學自己帶一個研究主題,若要估計投入時間每週最少兩個小時,希望找到自己的熱忱。

Q3: 老師希望專題生整個學期完成哪些內容

  希望專題生可以走過一個完整的研究,大約 6~9 個月的規劃,做出一個專題並投稿,所以有些同學會暑假開始加入。

Q4: 若已經加入別的教授的 lab 可以再跟教授做專題嗎?

  可以,只要自己時間分配規劃好即可,也是有同學一次做兩個 project,也有同學是 first author 投稿投上的,每個人修課及時間掌控上都不同。

Q5: 請問教授是否會希望學生在經過這個學期後繼續待在 lab 做事?

  希望,如果較短時間希望有自己可以主導的 project。

Q6: 請問教授的 lab 目前的研究領域 / 進行的研究項目是什麼呢?

  VR、力與觸覺回饋:過去作力回饋的研究都是複製實體生活的體驗,現在實驗室較特別的技術是運用加壓空氣作為推力,例如運用VR打網球,揮動的球拍上面有加壓空氣的噴頭,可以設計空氣的推動力與真實世界打到球的感覺的模擬。   self-motion 動態模擬:好像真的有在動的感覺,突破 motion platform 的限制,因為傳統有傾斜角度的限制,透過創造持續加速桿,把加壓空氣的噴頭放在 VR 頭盔上,也有透過許多 neuroscience 的研究去探討為什麼人會感受到加速的感覺。
  光劍:因為過去沒有力回饋的裝置,把真實世界中的力回饋做的更真實,也打造在電影中才會出現的體驗。
  題目的產生:老師看到背後的趨勢會帶大家研究,有些也會來自同學生活中觀察到的。

Q7: 您認為大學部學生該怎麼看一堂專題課?

  希望是對做研究有興趣,能夠對找到問題並且對解決問題有熱忱。

Q8: 請問教授的研究領域跟產業界有什麼連結呢?這個研究項目的未來發展性如何?

  學生未來的發展都蠻廣的,覺得研究主要是訓練大家 critical thinking 的過程。

Q9: 請問專題與一般的小型課堂有什麼差別

  大學部課程通常不是 project-driven,如何找到一個值得解決的問題、如何找過去相關的文獻,做研究與創業過程的初期很像。喜歡收非純資工背景的同學,對設計、實作東西有興趣。